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辽宁菱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370号)的答复-js4399金沙线
- 发布时间:2020-06-11 17:06:00
- 编辑:省工信厅管理员3
- 来源:办公室
卜兰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辽宁菱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菱镁产业通过综合治理,在资源开发、生态保护、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工作开展中,各级政府、企业、机构均意识到通过科技创新等手段进一步推动菱镁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分必要,您的建议将极大完善菱镁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体系,促进产业加快发展。针对您的意见建议,我们会同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和梳理,特将产业现状、工作进展、成效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形成如下材料:
一、产业发展现状
您对菱镁产业基本情况了解的非常全面,多年来我省菱镁产业实现了较快发展,但短板也较突出,存在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资源得天独厚与开发利用粗放并存。我省菱镁资源储量大、开采易、品位高,在全球来看资源优势也很明显。但开发利用方面长期存在着开采粗放过度、矿企集中度低、矿石供需失衡、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近期,由于浮选项目大量投产,低品位矿石、尾矿、级外矿经浮选后均进入精矿粉市场,矿石、矿粉在经历2017-2018年的供应紧张、价格高企的阶段后,又进入了超饱和供应状态,继而也引起了产业链下游产品的供大于求,行业效益整体下滑。
二是产业快速发展与结构不尽合理并存。目前,我省是全球镁质耐火材料主要生产地区,大石桥及海城已有“镁都”之誉,产品涵盖几乎所有镁质耐火材料品种,档次及质量可满足国内外需求,部分国外耐材企业甚至停产、减产其国内生产线,转而委托我省企业生产或直接合资合作。但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长期存在: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呈现多、散、小,产业规模不大;区域发展不协调,鞍山、营口均以镁耐材为主,近年来两地同质化情况有加重的趋势;耐火原料和耐火制品生产线产能利用水平长期偏低,非耐材产业规模小。
三是创新需求迫切与技术进步较慢并存。产业短板长期存在的同时,众多企业也已意识到了自主创新的必要性,但产业集中度低导致的低价竞争普遍、行业利润长期偏低,造成相当多的企业在创新投入上捉襟见肘,新产品研发力度与国外企业相比差距较大。另外,我省菱镁资源极为适合生产镁质耐火材料的特点,也间接导致了企业投资扎堆钟情镁耐材,而用低品位矿石矿粉的镁建材、镁化工产品还待逐步开发。同时,整个产业较低的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水平,也造成产业发展的提速乏力。
二、工作进展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们始终把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作为综合治理的主要手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我省“重强抓”专项行动部署,围绕资源的绿色精深加工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开展了相关工作,并认真研究做了下一步安排。
(一)强化政策引导和保障,引领行业科学发展
省政府始终高度关注菱镁产业存在的问题,谋划发展战略。自2017年起,为解决环保治理、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推进产业健康发展,省政府专门设立省镁产业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副省长任组长,工业和信息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公安、财政、税务等部门以及主产区政府作为成员单位,多措并举、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工作收到了成效。去年10月起,为进一步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由分管副省长部署,分管副秘书长牵头组织,针对产业发展的短板着手组织开展政策措施研究。省工信厅作为省镁产业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开展了多轮专题调研,并组织有关部门、地区、企业和院校等方面召开了5次全省镁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拟定起草《全省菱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目前正在征求意见和完善阶段,各相关部门、地区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下一步,我们一是适时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实施《全省菱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文件将会针对产业发展中显现的产能过剩隐患、创新实力较弱、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等问题,实施强制性行政措施、提供指导性化解路径:通过强化开采管理、调控矿石供给、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推动资源合理开发,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加强质量监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鼓励院校攻关先进技术和加强产学研合作强化实施创新战略,通过实施污染全面监管和深度治理、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矿山生态修复推动产业绿色发展,通过强化行业自律、实施信息共享推进综合服务。
二是要规划先行,注重引导。编制具有较强前瞻性、可行性和指导性的“十四五”规划,围绕结构调整、优化布局、产业升级等方面提出明确的政策导向,尤其是要突出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前,我们正征集菱镁主产区政府对“十四五”产业发展思路的想法、建议,同时也力求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融入到“十四五”规划之中,充分运用科技创新等手段,加快实现菱镁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特色化发展。
三是用好现有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在创新管理、绿色发展等方面大胆尝试,用活用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绿色制造等资金支持政策,以及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等财税优惠政策,开展技术改造、两化融合项目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企业按照《耐火材料行业规范条件》,实施提标改造,发挥龙头企业的核心带动作用,引领镁质耐火材料整个行业逐步脱离“多散小”的窘态。积极推广大石桥信威耐火的“悬浮闪速制备高活性轻烧氧化镁新流程”、辽宁丰华实业的“菱镁矿高效利用绿色生产技术”等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东吉集团“低品位菱镁矿高效制备电熔镁砂节能减排技术与装备”等国家863项目,支持洁镁公司回转窑轻烧氧化镁、二氧化碳回收、海城金地矿业大型新能源微电网菱镁行业高效节能环保智能工厂等成熟、适用的产品或技术进行试点示范和交流推广。
(二)狠抓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
坚持创新驱动、狠抓科技创新,是菱镁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省的大学院校在菱镁产业技术创新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各级政府也积极支持校企合作,鼓励产学研深度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相当多的企业与院校已建立起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技术合作项目频频“开花结果”:一是产学研合作效果明显。原省特种资源保护办公室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建设的省硼镁资源化工与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多年来在镁基材料、硼及镁矿开发利用、精细硼镁化工产品等多项技术实现技术转化;辽宁科技大学凭借深耕菱镁产业多年的技术优势,与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机构联合成立辽宁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科研水平行业公认,已与辽宁丰华实业、营口东邦环保、海城镁矿、辽宁峰驰等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沈阳化工大学与辽宁精华新材料深化镁化工合作,与辽宁隆镁科技合作的菱镁矿输送床闪速轻烧项目正在建设;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与辽宁菱镁矿业合作开展矿山复垦、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二是重点企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提升技术水平。营口菱镁化工含镁专用肥料配方、缓释型饲料添加剂氧化镁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含镁化工材料分析方法研究与标准制定填补了国内空白;青花集团的有色窑炉用直接结合镁铬砖性能改进、欣立耐火材料连铸中间包用钢水净化器项目、嘉顺化工研发的重载矿物电缆用绝缘材料、大石桥美尔镁制品的新型纳米材料制备及电工级氧化镁粉均已经达到国内领先;辽宁精华新材料与西班牙马德里高等材料研究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在镁质新材料研发上获得技术突破;营口东邦环保、嘉顺化工因为近年卓有成效的发展,获评为2019年度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青花集团、金龙集团作为镁碳砖生产龙头企业,联合对镁碳砖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营口东邦冶金负责起草的铁水脱硫喷枪、铁水脱硫用搅拌头、钝化颗粒镁三项国家标准通过审定。三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提供政策支持。作为主产区,大石桥市目前创建的1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涉镁企业就有10家,已建立镁质材料科研机构36个,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在已开发的产品中,列入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5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优秀新产品奖和专利奖69项,其中国际领先19项,国内领先39项。全市已有200余家镁质材料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及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据统计,全省菱镁企业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0家。
对菱镁产业科技攻关的支持也从未间断,去年,省科技厅邀请科技部领导来辽,组织行业专家就菱镁产业发展开展专题调研,围绕菱镁产业链梳理重大技术问题和主攻方向。今年初,又向科技部积极争取“菱镁资源基地大宗固废化工材料高值利用集成示范”项目列入国家“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定向项目申报指南,目前正整合沈阳化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科技大学等优势科研资源与省内骨干企业联合申报。今年,省财政厅积极安排辽宁省镁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先期建设项目资金,并将省科技专项资金由2019年的5亿元增加到今年的8亿元,支持菱镁产业在内的全省重大、重点科技项目,促进产学研合作和企业科技攻关。通过国际人才交流工作,菱镁产业的“引才引智”也收获颇丰,仅2019年营口市菱镁企业就聘请了42位外国专家和管理人员,占到了当年专家总数的四成,推动了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
下一步,科技创新仍将是我省菱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一是继续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依托东北大学、沈阳化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等高校院所,围绕菱镁矿生态智能采选、镁质原材料清洁生产、高端镁质产品开发、绿色园区建设等产业发展关键问题,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二是发挥科技发展规划的统领和指导作用。将菱镁产业纳入正在编制的省“十四五”及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乃至中长期菱镁资源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大思路、重大任务和重大举措。要更加突出强化科研攻关、技术交流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对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转变企业重营销轻研发观念,广泛培育科技型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升级,提升产业链水平。三是加大对菱镁行业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研发的支持。征集企业、院校应用或研发的适于推广的技术、产品,定期发布《菱镁产业鼓励推广应用和研发的技术及产品目录》,并鼓励各地区对新技术进行宣传推广和试点示范,进一步提升整个产业装备、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研发、生产高附加值、高性能产品,拓宽菱镁资源应用,发展硅钢用氧化镁、食品级碳酸镁、电子信息用无磁氧化镁等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镁质新材料技术进军。
(三)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
近年来,在环保压力和技术进步的双重作用推动下,行业重点企业积极升级新装备、新工艺,研发新产品:海城镁矿集团正规划建设大型智能新能源微电网高效节能环保镁砂生产线,充分实现能源循环利用、二氧化碳回收、削峰填谷合理用电的目的;海城现代菱镁科技“十年磨一剑”,在节能降耗减排方面做文章,研制出的大型全密闭菱镁联产节能环保智能生产线已进入中试阶段;嘉晨集团下属的营口金岱科技投资20余亿元,运用专利技术建成新型高纯镁砂生产线,其镁砂产品的技术指标为业内领先;营口洁镁科技的轻烧镁回转窑、回收二氧化碳及余热发电技术独树一帜,其食品级二氧化碳产品已供应多个食品保鲜和饮料生产企业;营口菱镁化工的镁肥及镁化工产品等项目也已经投产。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同时,各菱镁产业集中地区也不断发力,营口市政府正在研究对耐火材料企业自动化升级改造的资金支持政策,营口青花集团、金龙集团、金辉集团、兴华镁矿等企业主动作为,启动生产线自动化升级改造,营口锻压机床专门开发了耐火制品自动化生产线,已获得市场认可。营口、鞍山等地工业园区建设中,着重纳入了菱镁产业发展规划,起到了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极大地推动了转型升级的进程。
下一步,需要继续在产业的智能、绿色、高端和特色方面发力。一是支持企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深化工业互联网与产业的融合应用,引导企业应用mes、sap等系统促进提质增效,运用5g技术实现远程运维和培训,加快机器换人缓解产业工人供需矛盾。
二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转换发展模式。积极推广成熟适用的节能、环保技术,例如二氧化碳回收、提纯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严格执行《辽宁省镁制耐火材料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整治“散乱污”,加强无组织排放控制。开展菱镁工业园区及产业集群污染综合整治,全面实施环保在线监测,推动企业达标排放。推进清洁生产和燃料清洁低碳化替代,在菱镁行业试行碳配额管理,切实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三是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产品高端化、特色化发展。参照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工作措施,对全省耐火原料等生产线锁定产能总量,分类实施减量置换,化解产能过剩风险。立足资源禀赋,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加大差异化产品研发力度,在非耐材方面做文章,拓展菱镁资源在镁建材、镁化工等方面的合理应用。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行“飞地经济”政策,引导镁质材料企业进入规范园区,促进产业集聚。推动非主产地区不再布局新的耐火原料项目,实现区域合理分工、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尽快走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四)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各级政府也在建设平台、服务企业方面下了大功夫,菱镁产业集中的大石桥和海城建成的有色金属(镁)产业集聚区、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先后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科技创新示范产业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等称号,园区积极筹资搭建集科技研发、检验检测、人才引智、中试验证、电子商务、技术交流、企业孵化、js4399金沙线的产品展示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条龙服务。
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一是完善菱镁产业创新平台。争取国家菱镁资源绿色开发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我省,推动菱镁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挥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二要建设行业自律发展平台。引导矿石采选、原料生产、制品生产等企业组建菱镁产业联盟,以自律形式加强企业间和地区间协作,打破行业和地区壁垒,化解供需矛盾,遏制无序竞争乱象。三是建立各级综合服务平台。相关单位已启动全省镁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筹划打造税收大数据应用、交易服务、矿石开采、环境监测、生产经营、用电监测等多种功能模块,形成动态更新、信息透明的信息化服务和监管体系,为产业发展搭好台、唱好戏。
(五)注重国际合作,构建开放新格局
自第一个五年规划时苏联援建我国首家碱性耐火材料生产项目——鞍钢大石桥镁砖厂起,经过60余年的不懈努力,我省企业生产的各类镁质耐火制品技术指标已实现对国外产品的替代,产量占全球的70%,菱镁产业已在国际分工链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开放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省始终着力“引进来”,不少国外企业已经或正在与国内企业洽谈,建立合资合作关系,诸如日本黑崎播磨、日本东和crm、韩国朝鲜耐火、韩国三华、德国雷法等合作项目已经落地多年,奥镁集团也以合资和独资形式建有两家企业。去年9月,第八届中国(辽宁)国际镁质材料博览会上的参展企业达116户,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巴西、巴基斯坦等国家及国内的企业客户参加了展会。众多企业也非常注重“走出去”,每年对外出口大量镁质耐火原料和耐火制品:营口和平三华60%的产品供出口,已出口到东南亚、欧洲、南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越南、朝鲜等地设有耐火制品生产和菱镁矿采选基地,营口金龙集团国外客户为印度、欧洲各大钢厂,海城华宇主要面对东南亚客户……
下一步,还是要继续秉承开放思维,支持相关地区招引国际项目,开展企业合资和技术合作。持续促进国际交流,积极举办国际镁质材料博览会等交流活动,推广辽宁品牌和产品,拓宽辽宁朋友圈,打造开放发展新高地。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0年6月8日